yl23455永利最新网址-马拉松秒变“自助盛宴”!网友:这哪是比赛,分明是“马拉松式”自助餐!

意甲 0 4

在大众的传统认知里,马拉松一直是一场挑战自我、突破极限的激烈赛事,但如今的马拉松赛场却悄然发生了变化,比如有些马拉松就出现了一种令人啼笑皆非却又引人深思的现象——“自助餐”式马拉松。

有一位男子拍摄了自己参加马拉松的全过程,视频中呈现的场景着实让人忍俊不禁。

这位选手一路上只要看到补给点,就会自然而然地驻足停留。

真可谓是“逢站必停,逢停必吃”,如同在逛一场流动的美食集市。

他还笑着解释,志愿者们太过热情,递过来的食物和饮品让他实在难以拒绝,不吃点都觉得不好意思。

这样的场景与传统印象中的马拉松赛场大相径庭。

赛场上,选手们不再是一心专注于奔跑,而是在补给点前流连忘返,有的网友忍不住调侃:“带我们去看看海鲜区呗。”

更有直言不讳者吐槽:“你这是去参加马拉松吗?分明是跑去吃自助餐吧!”

如此调侃,虽有玩笑成分,却也真实反映出当下马拉松赛场的独特景象。

近年来,马拉松赛事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兴起,为了吸引更多跑者报名参赛,许多赛事打出了“补给”的旗号,着重宣传补给的丰富性。

无论是各地的特色美食,还是琳琅满目的水果、饮料,都被摆上了补给站的桌子。

展开全文

这一举措也确实吸引了众多跑者的目光,赛后,即便大家会抱怨组委会在组织安排上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,但对于补给点的美食,却总是赞不绝口。

在这样的氛围下,很多跑者似乎将重点从挑战自我转移到了享受美食上。

他们觉得“破3”这样的目标遥不可及,吃吃喝喝才是这场赛事的关键,他们一手端着饮料,一手拿着水果,慢悠悠地跑着,仿佛不是在参加一场竞技比赛,而是在悠闲地逛美食节。

甚至有些选手,即便不需要补给,只要遇到补给站,也会停下来这个尝尝、那个试试,不紧不慢地吃完这个再去喝点,大有不把报名费吃回来誓不罢休的架势。

像成都马拉松,组委会别出心裁地推出了火锅粉、豆腐脑、钵钵鸡等特色美食。

赛场上,选手们一边跑一边啃着手上的鸡,远远看去,哪里像是来参赛的运动员,倒像是一群在街头享受美食的游客。

武汉马拉松有鸭脖、南京马拉松有鸭血粉丝、兰州马拉松有拉面、桂林马拉松有米粉、哈尔滨马拉松有红肠……各地马拉松将当地特色美食融入补给,这本是一种弘扬地域文化的好方式,却也让赛场变得别有一番“风味”。

有些跑友甚至就是冲着当地的某种美食而来参加马拉松,美食成为了他们参赛的主要动力。

然而,这种“自助餐”式的马拉松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。

对于那些真正追求成绩、挑战极限的跑者来说,很多补给食物并不适合作为马拉松过程中的能量补充。

这些食物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,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,影响比赛成绩。

而且,选手们在补给点停留时间过长,也会影响比赛的整体节奏和氛围。

国外的马拉松补给点通常非常简洁,主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能量饮料和简单的食物,而在中国的全马赛场上,丰富的美食让人难以抗拒。

如果缺乏克制,一场比赛下来,体重增加几斤也并非不可能。

当然,也不能完全否定有美食的马拉松,网络上很多网友表示,“这也没什么不好,吃吃喝喝慢悠悠的佛系跑挺悠哉啊”、“马拉松换一种方式来参赛,去享受也没啥不好,毕竟自己也是花了钱的”、“冠军只有一个,重在参与,一起狂欢享受美食也很棒”。

从另一个角度看,马拉松本身就是一种全民参与的体育活动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参赛目的和方式。

有人追求成绩,有人则希望通过马拉松来体验不同城市的文化和美食。

在“自助餐”式马拉松成为一种独特风景的当下,我们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看待,赛事组织者在丰富补给的同时,也应该考虑到不同跑者的需求,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补给方案。

马拉松的精神核心是挑战自我、突破极限,但享受比赛过程中的乐趣同样重要。

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: